我说“从西班牙回来满脑子都是塞维利亚”,网友留言说“是不是光那个塞维利亚大教堂就把牧人震撼住了”!自然,塞维利亚圣母教堂 Cathedral of St Mary of the Sea 不仅气势恢弘、文物更是不计其数,本身就是一部记述笃信真主的摩尔人和虔诚的耶稣信徒之间的挣扎的历史教科书。特别是步出牧人所在的小巷就能看到那座摩尔人修建、基督徒改造的高高的钟塔,在塞维利亚的五天不下十余次从祂身边经过,有时候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抬头看一眼钟塔心里一下子就坦然了。
但是塞维利亚又绝不仅仅是大教堂,她是恬静美艳的Alcazar、是奔放的让人心酸的弗拉明戈、是斗牛场的红土、是Triana炭烤红薯的糊香、是巷口的Córdoba Salmorejo番茄凉汤、是Sierpes时装街上那款Inglese甜点、是铺满Nueva广场的红鞋、是一街之遥的萨尔瓦多广场的彻夜狂欢……
初窥圣伊西德罗十二号
出租车“吱”的一声停在一座教堂前,司机指着左侧的小巷、无奈地跟我们说“只能开到这里了,从这里进去就是十二号”(其实司机说的是“哇啦哇啦”、牧人一个字不懂的西班牙语)。
拽着行李箱,沿着狭窄的方砖小巷走了两分钟,我正抬头查看门牌号时听到有人说“你是客人吧?”。
Juan是我们的房东,典型的安达鲁西亚人:个子不高、肤色黝黑。他从牧嫂手里接过行李箱,之后打开大门中套着的小门。
圣伊西德罗十二号
“Wow!”牧嫂牧人不约而同地。“这是典型的十六世纪的贵族官邸”,看着我们一脸的惊喜,Juan介绍说“十几年前市政开始恢复古旧建筑,这里重新翻修和恢复,我买了一层的一个单元;后来家庭人口多了,于是搬到大一点的单元、这里就用于游客短租了”。Juan的英语不错,他说的我们很容易理解。
这栋建筑有两进天井,外面的略小、也简陋些,四层楼,天井上方用天窗遮风避雨,估计最初是给仆人住的。里面的天井不仅大、而且奢华:迴廊全部是拱形、颜色则是南部特有的白色和铁锈红,白色大理石圆柱支撑;地面用斜方格黑白双色大理石铺就,摆满了花盆;楼梯包括栏杆都是大理石、楼梯的垂直一面却是摩尔风情的蓝白花纹瓷砖;房子比外面那个院子的房子高,估计是主人一家自住。
我们的单元在里面这个“豪华”的建筑。走到门前,一只小乌龟步履蹒跚地爬到我们脚下、伸出长长的脖子一上一下地摆动小脑瓜,似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加拿大客人,牧嫂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了。
客厅(背后是厨房);卧房和卫生间在二楼。
左)主楼楼梯,右下)门口令人难忘的小乌龟;右上)大门外的历史遗产标志
Córdoba冷汤
因为在火车上只吃了简单的三明治,安顿下来肚子开始咕咕叫了,洗漱完毕出来找东西吃。
步出巷口是一个家庭餐馆,三张木桌、十余张方凳。牧嫂捡了一张桌子坐下,服务生递上菜单:一块写着天书的木牌。牧人苦笑着摇了摇头,询问英文菜单。
“我们是小店、没有英文菜单”,服务生为难地说。谢天谢地,他讲英语!
服务生给牧人推荐了一款三明治,但是小店没有牧嫂要的热汤,“因为安达鲁西亚特别热,我们不做热汤”。牧嫂犹豫了一下接受了服务生的推荐:一种源于Córdoba的冷汤。
牧人的三明治就不用说了(顺便说一句,跟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北美的三明治简直就是猪食!在牧人吃过的三明治里这一款即使不是第一也是排行三甲了),那款冷汤值得大书特书。橙色的粗瓷大碗、跟汤的颜色一致,冷汤上面躺着两片伊比利亚火腿(Iberico)和切碎的蛋白,看起来特别勾人食欲。牧嫂盛了一汤勺放进嘴里立马大声小叫地说“怎么这么好喝呀!”,然后忙不迭地盛了一勺塞进牧人嘴里。
汤很稠、微辣,服务生说主要原料是番茄、辣椒、大蒜等,但是煮出来却没有一丝固体;不知是橄榄油还是奶油还是当地的调料,汤香而不腻。稠滑的汤和着爽口的蛋白的,清凉、鲜香,沁人肺腑。牧嫂一边喝一边赞叹“原来西人也能做这么好喝的汤!”
巷口小店简单却鲜美的午餐,以及特别别致的菜单
楼顶的日落日出
牧人知道住所有天台,所以吃饱喝足马上爬到楼顶“视察”。
原来这栋建筑有好几个天台terrace,不过只有一个是公用的。环目四顾,除了欧洲城市特有的电视天线和晾衣杆外,看到的建筑几乎都是教堂和穹顶和钟塔。
这时候夕阳西落,穹顶和钟塔们被染了一层金黄色。
圣伊西德罗教堂Iglesia de San Isidoro,我们住所的街道也是以此命名的
萨尔瓦多教堂Iglesia del Salvador。教堂边上的萨尔瓦多广场传统上是市民扎堆 social 的地方,从周五到周日人山人海,我们也参加了两次午夜狂欢。
上面就是(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和伦敦圣保罗、世界第三大的)塞维利亚圣母大教堂了。当时还不知道,回来后整理照片时才认出来。大教堂距我们的住所大约一公里,爱疯拍出来不是特别清晰,大家凑合着看吧呵呵…
大遮阳伞
从楼顶下来我们决定就近转悠转悠。出巷口右转,牧嫂和我漫无目标地闲逛。
我们所在的老城街道狭窄,即使是“大街”也只能一辆轿车通行,所以很多街道是单行,牧人开始理解为什么这里很少看见大货车,因为根本进不来啊!
街道狭窄只是跟北美不同的之一,更多的不同是人气和人们的悠闲淡定。
下午六点,在北美商铺纷纷关门的时候,这里却是人潮汹涌(也难怪,这里很多店面下午二到四点关门休息,但是要到九点甚至十点才打烊)。因为是老城,游客固然多些,但是本地人也不少,特别是街口的小广场上很多小孩子在玩耍、家长们或在Patio喝酒(在意大利西班牙喝酒是不忌讳小孩子的)或凑在一起聊天。
小街和小广场上的天篷
为了方便人们露天活动,很多小街道甚至小广场都装了高高的天篷。天篷材料的选择显然是为了方便社交,遮阳避雨但是不影响明亮程度;因为天篷奇高,犹如大风筝挂在半空,斜阳打下来,一切都显得金黄了。牧嫂正赞叹着“love it”,一团大阴影投射过来: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木质天棚,牧人知道我们来到大遮阳伞 Metropol Parasol了。
大遮阳伞Parasol
老城建筑有很多摩尔文化的影子
夜景
回到客房以后牧嫂意犹未尽,在微信上发了这条消息:
塞维利亚简介
塞维利亚(西班牙文Sevilla ,发音 ‘seh-VEE-yah’,所以牧人认为更正确的中文名称是塞维亚)是西班牙南部艺术、文化与金融中心,也是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市内人口70万、辖区人口一百五十万。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在欧洲大都市排名第三十;塞维利亚欧洲第三大的老城有三个世界文化遗产:阿尔卡札堡Alcázar、大教堂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 the General Archive of the Indies。
神话传说中塞维利亚为Hercules所建,不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公元八至十三世纪塞维利亚为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征服,他们建造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众多的清真寺;今天在塞维利亚这座天主教城市,伊斯兰文化和摩尔人的影响依旧无处不在。
在摩尔人统治塞维利亚750年之后,里昂的凯斯笛莲王朝于1247年包围了塞维利亚,1248年11月摩尔在被许诺其信仰会被尊重之后投降。当然,这个承诺是一纸空文,一百年之后摩尔人被告知“要么改变信仰、要么离开”(sounds familiar?),清真寺也被全部拆毁改建,摩尔人遗留的建筑救只有城墙、Giralda塔(今为大教堂的钟楼)和Alcazar的尤素露台(Patio del Yeso)了。
西班牙统一之后塞维利亚继续发展,特别是十六世纪哥伦布、麦哲伦们发现新大陆之后,塞维利亚进入了黄金时代,城市人口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万,其城市规划也是这时候发展起来的;不过自十八世纪始塞维利亚几经起伏,始终难以重现十六七世纪的辉煌了。
塞维利亚是1929拉美Ibero-American博览会和1992(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地。
最后再贴几张塞维利亚。刘半农先生游历欧洲时写的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最能体现我们对塞维利亚的感受,也贴在这里:
圣母教堂 Cathedral of St Mary of the Sea
为世博会所建的西班牙广场
黄金塔Torre del Oro和Guadalquivir河(西班牙第二长河)
巷口外的萨尔瓦多Salvador广场,是我们彻夜狂欢的地方
街头的弗拉明戈舞
塞维利亚斗牛场Plaza de toros
阿尔卡札堡Alcázar的 The Courtyard of the Maidens
《教我如何不想她?》 –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伊比利亚狂想 (2):塞维利亚-教我如何不想她?
室外设计:我的后花园(4)
室外设计:我的后花园(3)
室外设计:我的后花园(2)
室外设计:我的后花园(1)
室外设计:我的花园 (4)
室外设计:我的花园 (3)
室外设计:我的花园 (2)
- 伊比利亚狂想 (2):塞维利亚-教我如何不想她? - 11/22/24
- 室外设计:我的后花园(4) - 09/30/24
- 室外设计:我的后花园(3) - 09/27/24
On 07/31/22 @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