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柯的画有很强的表现主义的特色。这大概和80年代以来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在国内艺术界的广泛传播和被接纳有关。
易柯是文革以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能考进艺术学院的学生很多都有相当的基础,可以展示出自己艺术的天赋。他当学生和毕业以后的时间正是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涌进国内的时候。这些新思想和新风格冲击影响着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艺术院校当然更是漩涡的中心。虽然那时候易柯可能还没有画画的念头,但也会接触到包括表现主义艺术在内的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表现主义的思想不仅对绘画有深远的影响,表现主义音乐也是西方现代音乐的第一个现代流派。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同时也是一个表现主义画家。有意思的是,勋伯格也和易柯一样,画画是自学成才的。下面是勋伯格的自画像。从易柯的画里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元素。
西方艺术的发展以印象派为分水岭。印象派以前的古典写实绘画为故事为对象而画。印象派把注意力从故事性、情节性转移到了绘画性上。色彩不再被肉眼所见的对象的固有色限制,自由的笔触也不再受对象形体的约束,画家也可以完全不管画里的故事内容。不过,印象派的本质还是追求客观表现对象、表现自然。但是对光和色有了更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印象派的出现和发展挑战了僵化的学院派艺术,反抗了官方沙龙的禁锢,让艺术家摆脱了题材的束缚。这打开了艺术家对艺术的自我追求之门。后印象派的梵高、高更、塞尚等人在主观意识的表达上更进一步。梵高和高更因为对自我情感的追求和表达分别被认为是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塞尚对造型、透视和构图的颠覆性的处理让他有了现代绘画之父的称号。影响了以后百年艺术发展的一众现代画派如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新艺术运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接踵登场。这些现代画派代表了建立在科学和理性基础上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
在这些现代艺术派别中,表现主义是起源于北欧的一种现代主义运动。最初以诗歌和绘画为主,以后扩展到其它艺术领域,包括建筑、文学、戏剧、舞蹈、电影和音乐。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主观情感,艺术的特点包括扭曲和抽象的造型,强烈甚至不和谐的色彩,自由奔放的笔触,厚积且带质感的颜料。表现主义作品往往非常情绪化,有时带些神秘感。它也被视为某种程度上浪漫主义的延伸。
艺术评论家对表现主义的先驱一直追溯到大家熟知的梵高,甚至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矫饰主义(Mannerism)画家格列柯。梵高的作品在形体、笔触、色彩上都直接影响了表现主义的诞生。挪威画家蒙克笔触大胆奔放、色彩b饱满丰富,给人强烈的刺激感。他的《呐喊》一直被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造型夸张,线条粗壮和扭曲冲撞,色彩原始激烈,把作者自己孤独、沉闷、焦虑的情感表现到了极致。
虽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都有各自的鲜明特点,但几乎都和表现主义的思想有重叠。广义地说表现主义可以是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而几乎所有的现代艺术都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感情,只是强调的程度、表现的形式和方法不同而已。所以表现主义对现代艺术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尼采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他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代表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理智的思想,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互不相容,又不可剥离。尼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这两种形式。而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正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不在意的绘画技巧、忽略透视的平面、基于感觉甚于理智。
到上世纪70年代,西方艺术的现代思潮或流派就基本结束了。以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潮、语言、观念和风格的艺术潮流。艺术都是以个人形式在展现。一些艺术家尝试着再次复兴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80年代出现了源于德国而在美国和西欧广泛传播的新表现主义。
新表现主义在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未来主义等画派的表现语言,有新的反叛精神,表现手法趋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色面层次组织,同时结合最少派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波普艺术的形象,不在意具体的题材内容,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新表现主义艺术家恢复了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通过狂野奔放的笔触和扭曲的外形,使更早时期的表现主义艺术获得持续的发展。新表现主义的广泛影响力和视觉冲击力,标志着西方艺术从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的转变。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进入中国,对国内艺术界产生了很广泛的影响,随之也出现了一批在国际艺术界受关注的中国艺术家。人们说中国艺术在上世纪80年代用十年时间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整整80年的历程从头走了一遍。
80年代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四川的伤痕美术等使用的是前现代主义的语言。虽然按同时间西方艺术界的观点看离“现代”还远,但仍然被艺术评论界归为“中国当代艺术40年”的里程碑阶段。我们回头看看中国从清末到文革结束的美术作品,这当然也很自然。90年代以后中国的现代艺术开始追上西方现代艺术的步伐,主要还是在抽象艺术、表现主义到概念艺术的范畴内。
在另一方面,中国绘画自古以来也有神韵之说。南朝谢赫《画品》的六法第一法,就是关于画之“气韵”,讲究以物传神,即物之精神是人之精神的映像。认为事物的本质美在物之精神,而物之精神又是人之精神的对象化。所以中国传统绘画无论何类画种都重视画家的主观意识的传递和表现。中国画几千年一直就有写意画高于工笔画,文人画高于画工画的传统。因此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性与西方的哲学思潮和艺术精神可以有高度的契合。
在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因为对人性的重新认识,对艺术和艺术家的重新认识,对个人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重新评判,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在中国有深厚的社会和思想环境,自然会在艺术家之间产生深邃的共鸣。
也许易柯的绘画作品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特色按我们上面的叙述是很自然的事情。但那只会是在不知道易柯是退休以后才开始画画的时候会那么想。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并不会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盛产的艺术家。个人的执着、敏锐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能力才是关键。单从这一点看,作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家,也许易柯在绘画上确实有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在上一篇里我们展示了易柯的一些人物画。易柯用强烈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不同的人物。这都是些有强大思考力和创造力的人。他的造型、色彩和笔触即充满动感,常常带有强烈的对比和不调和的冲突。也许他想表达一种强烈的动和静的对比:内部思想和外部存在之间的对比。思考的人的外在表像总是相对静止和稳定的。但是他们内在的思绪和领悟却可能会给他们周围的外部世界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和翻江倒海般的震撼。这种静止中蕴含的无声无形的力量产生的张力在易柯的作品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我们似乎能够感觉一切外界的喧嚣都无法和这种思想的力量抗衡。我最初看到易柯的画的第一印象就是紧致的空间、埋藏的力量、颠覆性的思维。。。所以我给朋友说,我得消化消化,冲击力太大了。
下面是更多的易柯画。也许上面关于表现主义的回顾,能够让我们更好去体会他的这些作品。
生命的轮回与哲思的沉淀:读辜学耕《枯荷的思考》
Luo Zhongli: Bridging Eastern Expressionism and Western Influences
云水写生:阿坝马尔康昌列寺
MoMA的历克斯·卡茨《四季》
情感与乡土的交响:罗中立的东方表现主义探索
周边转转
种瓜得瓜种花看花
山石纹理中的艺术哲学与情感表达
辜学耕的乡土情:现代艺术的探索与表达
辜学耕的乡土情:《一首大地的歌》和《打谷歌》
刘云山甘孜乡城写生:沙贡
皇甫起人的窗:现代重彩的诗意
谢和平院士匾额书法选
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3)
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5)
跨越时空的对话:辜学耕的《石鼓文》系列
刘云山写生:金川观音寺
大数定律和绘画(一)
舒炯:在墨色与线条之间,寻找书法世界的桃源
线条与韵律:刘云山的艺术修行
融合与禅意:米金铭的艺术语言
形式与情感:辜学耕的视觉语言
莫奈1540幅作品大合集
看廖新松《皮筋》系列有感
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4)
高古轩近展:萨宾·莫里茨
高古轩近展:玛丽·韦瑟福德
高古轩近展:一个叫毕加索的外国人
高古轩近展:斯坦利·惠特尼
云水的空间
高古轩近展:珍妮·萨维尔
高古轩近展:南 · 戈尔丁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 01/16/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 01/13/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 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