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22路

将近半个世纪前离开老家到广州读书,有两路公共汽车经过华师,后门的22路和前面的33路。

前门离我们的宿舍近,但是33路只有进城的方向经过华师,还是从远郊来的,一到越秀南就总站了,回程的车走的黄埔大道,要回华师还得穿过军医大,麻烦,除非不得已。

22路到市中心,途径的站点恰恰就是平常要去的地方,农林下路,东山口,广卫路。到广州的前两年,周末必去的是22路到广卫路,转14路到珠影,去七所大姐夫那里吃好的,虽然他也是饭堂的饭菜,比华师的饭菜纸条换的好吃。还有两个好处,一是欣赏他的邮集,好几大本,应有尽有,他是真真正正的集邮人,收集的都是实寄票,羡慕死了,二是看他倒腾高保真度收音机,那时候他说Hi-Fi,功放级,就像听天书一样,零件都是一点点四处淘的,多是处理的,他华工无线电毕业,又在七所,驾轻就熟,好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他缺的其实更是好的扬声器。更多的,愿意去傻傻的听他讲故事。

后来大姐夫调走了,就再也没有经常乘14路,只是有时候去中大看远房阿姨,姨夫在中大哲学系,叫高齐云,有个后来学数学的表弟高峰,算起来应该是和我同一年出国的,去了伯克利。

还是22路,不去河南就农林下路下车,去气象局,大姐夫的姐姐家,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加菜家菜了。大学毕业留校后,四舅一家转业到广州,住梅花村,也是22路农林下路站。

从华师后面上22路车,非常非常吃亏,座位就别想了,华工和华农下来的车,通常都会满满的,能挤上车就很不错了。记得我的老师在美国呆了两年后回来,从早上不到九点,等到快十一点还挤不上车,直到我们来了,下一趟车硬把他推上去才上了车。

广州的八年,22路车陪伴着我们进进出出,广州话的“买票”是听得最熟悉的,最早会说的要么是站名,总站啦农林下路啦,或者干脆就是几分啦。

原来22路已经终结了十年多一点了,今天一位纽约的老朋友转来一篇“我的22路公车”微信公众文,有感而发啊。

曾唯斌
Latest posts by 曾唯斌 (see all)

On 05/11/22 @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