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意大利(2)

白天太阳太大,不想被烤。傍晚温度明显下降,出去四周转转。

我们住的酒店旁边就是这里最大的教堂,阿奎大教堂。自然是我第一个目标。按Wikipedia 的介绍,这里的天主教在四世纪就已经很活跃。这个阿奎大教堂是在989-1018 年间建造的。以后一直不停的扩建。

远看过去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太简陋粗犷了。只看到几个块面和几何图形,然后就是朴实憨厚的无数砖头。心想这教堂大概就是那种山里人的简陋风。按川北人的说法,是个“簸箩货”。意思就是像农村用的箩篼一样,大而无趣。

不料才走近还没等跨进大门,我就知道自己以貌取人,肤浅土包子小儿科了。别人这一千多年,是认真的。

这简直是自信到极致的不装X啊。大门是十五世纪一名有名的意大利“石匠”雕刻家雕刻的。里面不仅有非常精致奢华的巴洛克风格的装修,而且有大量十七到十九世纪添加的壁画,特别是那天花板上,比大多数我见过的教堂都考究。今天看起来很多细部还很清楚。我只能想外表能装成那样也许是尊重最初建教堂那个主教。不然就装的太过份了。

必不可少的,是那缕神光。。。

这个教堂的画很多都不错。比较有名的是一幅三联画《蒙特塞拉特圣母的报喜》。这是 十五世纪西班牙画家巴托洛梅·贝尔梅霍 的作品。三联画是当时比较常见的形式。

(图片来自Wikipedia )

尘归尘,土归土,再回人间。

最后,我又想说,太装了!特别是在这么个地方,在这么个外壳里。。。

不过,估计没人会理睬我。我注意到这个教堂白天总是开个侧门。每天晚上八点就开大门。几个牧师和老妇人在大门内旁边的桌子上摆放一些印刷品。九点过我转悠回来,就看到很多老年人慢慢出来,相互告别后再慢慢散去。

别人这是教堂,是信徒们千百年的奉献,是为信徒盖的,不是为吸引观光游客,也没有什么政绩城市名片什么虚头虚脑的花花心思要炫耀什么,装什么装呢?我又小人之心了。


No post found!

1人评论了“又到意大利(2)”

  1. 不知礼拜天去教堂的人还多吗?其中年轻人大约占多大比例?若可能,请留个心哈。:)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