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意大利(6)

这几天被意大利人不用空调搞得很难受。到这里快两周了,我看到的和到过的地方,除了酒店的房间空调自己掌握,可以把温度开到很低以外,我们到过的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开空调。其实很多地方是有空调机的。挂在那里就是不开。

我们中途还去了三个其它城市。我就只在都灵的一个咖啡店里看到空调机在吹风。我说它在吹风是因为咖啡店所有的门窗都开着,我坐在那里能感到它吹来的风,却感受不到丝毫凉意。

今天中午室外温度34度。丫头下午还要出去上课、练琴。音乐节把附近学校、酒店的琴都租下来给学生和老师用。弦乐声乐吹奏打击的学生也要很多会议室。所以学生们上课练习都是满城跑。因为没有空调,大家都开着窗户,然后整个城市整天都流动着音乐。好像一座音乐的城。

现在带大家看看这里的中午是什么样子。

下午3点左右,烈日当空,万里无云,鸟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丫头午睡起来迷迷糊糊地就在妈妈陪同下出门。这里治安听说不错。但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出去走。其他那些大学生倒是自己满城跑。

这个小城干净得让人侧目。我几乎把周围的大街小巷都走遍了。不管是大路还是偏僻的小巷,完全看不到任何垃圾。不过我却也没见过谁在打扫卫生。

这是“市中心”,商店都关门午休了。三点半或四点才会再开。七点半几乎所有的商店就关门了。这个城里我平时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没有什么年轻人。城里都是服务业,工厂都在城外。前几天有一个宗教节日,满城都是卖百货卖小吃的摊和车,人倒是出现不少。年轻人稍微多一点。

旅游业在这里倒是有一个特别的,就是温泉澡堂。古罗马时代这里的温泉澡堂就很有名了。市中心有一个温泉的出口,水温摄氏70几度。大热天都在冒蒸汽。来这里度假的游客以意大利国内的人为主。现在因为疫情,温泉澡堂关了两年了还没有开。也影响了城里的其他服务业。

看了看当地的房地产。城内的二手公寓大概700到1000欧元一平方米。独栋家庭楼房房1000多欧元一平方,没多大草坪。

城外独栋楼房如果占地不大,也就1000多不到2000欧元一平方。1百多万欧元可以买到300到400平方的房外带3-4万平方米的土地。城外很多房子都孤零零地撒在山坡上,但水电气都是通的。大家告诉我有些老房子10万就可以买到,还带山坡上的果园。只是买了可能自己还要花一倍的钱整修。

我问为什么城里人怎么这么少。回答是学校七月初都放假了。学生大多跟家人出去度假了。这里不仅学校放暑假。工厂也有几个星期的暑假。听起来很逍遥。但是想到他们空调的普及程度,我觉得太热没法工作应该也是一个直接的原因。

丫头要去练琴的小学就在大街上的一栋楼里。穿过市中心就到。一路看不到几个人。每天都这样。

这是学校门口的招牌:萨拉科公立小学。现在放假,进出没人管。只看到里面一间小房子里有个像清洁工的人。

小学的一楼是学前班的地盘。色彩比较丰富鲜艳。

教室门口还有学生的图画。

一楼的几个有钢琴的房间已经有其他音乐节的学生了。上楼再找。

楼上高年级的教室就没有楼下那么花俏了。

这个小学里有钢琴的教室还不少。找到空的琴,丫头开始练琴,一会老师上课又在另外的地方。没有空调的房间好受。老妈只有充当人力风扇。

这空调的问题是老美和欧洲人之间一言难尽的话题。很多欧洲人都很不待见美国佬到处把空调开得很低。一方面他们觉得美国佬很愚蠢很浪费,另外很多人,包括医生,认为空调对人身体不好。这一点倒和不少中国人一致。

经过这一个多星期的体验,我倒有些理解为什么欧洲人会认为空调对身体不好。美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开空调。人们只会在停车场和进门之间这一段路上感觉热一点。但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进门后一般在摄氏20-23度左右。低的摄氏18、19度。高的也不超过摄氏24,25度,身体基本调节适应了这种温度。但是在欧洲和中国这样大多数地方不开空调的地方,你的身体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高温的环境里。如果偶尔进到一个温度低10几度的环境里,身体可能真受不了。而且如果刚凉快下来又要出门,那不是更难受?

另外欧洲人环保意识比美国人强。很多人认为世界现在根本承受不了都像美国这样用空调:电力耗费太大。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佬一样用空调,把所有的电力用到空调上都不够。

但是这些年欧洲夏天的气温越来越高,欧洲人对空调的态度也有些改变。媒体一直说欧洲用空调的家庭每年在增加。我看到2019年的数据。欧洲家庭住房有空调的只有5%,而美国日本是90%。美国北部如密西根州很多家庭也没有空调。因为那些地方一年热不了几天。不过这次经历告诉我,像阿奎泰尔梅这样的小地方,虽然很热,这里的人们仍然没有觉得空调那么重要。

有人说了,美国佬总在纠结为什么欧洲人不会为缺少空调而感觉不舒服。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大多数欧洲人从来就没有在家里用过空调。他们会因为缺少一个从未有过的东西感到不方便?这大概像回国看到满街的标语,最初几天都会分散我的注意力:走个路也要时刻操心人类命运宇宙千秋大业,累不累啊?一面清清爽爽的墙不是身心都轻松愉悦些吗?总感觉多余刺眼不协调。但我的亲戚朋友们大多对这些标语视而不见,没什么感觉。我稍微再多呆点时间慢慢的也会习惯。也像我现在在意大利,只要呆在荫处,也觉得很不错了。人的适应能力总是那样惊人。

但是比较认真的美国佬研究证明,人在摄氏21度左右做事效率最高。这也是新加坡自认为的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成功的诀窍之一。新加坡的平均室温是摄氏22到25度。像意大利这样中午休息2-3个小时再回来在高温里工作3-4个小时,工作效率不可能很高。然后大家8-9点才慢慢开始晚餐。睡得也晚,第二天工作怎么可能有高效率。

半夜11点的阿奎泰尔梅街头

空调和温度的话题我们先点到为止。

回过头来继续看丫头练琴。丫头在这个夏令营里表现前所未有过的刻苦。我在前面说这个夏令营是给中学生办的。结果发现错得离谱。这个夏令营有两期。丫头参加的第一期160多个学生,90%以上都是美国各个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老师都是欧美大学的教授。丫头这样的中学生没几个。这些大学生有些大概都快毕业了。丫头除了学习自己的曲子,还要和其他学生一起练习合奏室内乐作品。这种环境里自然压力就大了。现在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上课、练习、排练。算是提前体会了上大学的味道。


1人评论了“又到意大利(6)”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