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画家云水刘云山(1)

不久前朋友分享给我几副画家云水的写生画。让我非常惊叹。通过朋友又向云水索要了几副能够看清楚细部的照片。看了他这些写生画的局部和笔法,更觉有趣。他的画法和我最近写了一半的一组关于大数定律的短文颇有关系。我就借此和大家分享一些他的故事和作品。

云水本名刘云山。云水是他的笔名。他是我的老乡,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美院。虽然他现在很多时间不在成都,不过我还是把他作为成都画家,就像我还是把自己作为成都人一样,虽然我不在成都的时间比在成都的时间长。

云水在最近10几年里八次骑行入藏。这本身已经是非常让人钦佩的壮举了。但是他同时还用画笔一路写生,创作了大批的风景画。这就是他的一幅写生。画面很宽,看全图自然就看不到细部。后面我再和大家一起凑近仔细看看他的一些写生画。

先转载一篇介绍他的文章:

刘涛 文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不经意的转身,云水也是,或许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有一天会从城市去到一片荒原。命运的预测再灵验,也想不到在他事业风生水起之时,突然一切都可以放下。从此往后,他不在荒原,便在去往荒原的路上。一人、一车、一帐,十余载的行修苦旅,云水在荒漠高原,依照真性情,用自己热爱的方式,把自己活成了最好的作品。对他而言,人生的每个十年都是站台,时间是呼啸的列车,列车短暂的停留,恰似岁月的美丽回眸。

西行途中,云水在绘画中找到了生命的根脉和依托。他的作品犹如一首抒情诗,抒写着他的灵性,印证着他的人生……平易中透着高贵、自在中透着矜持、热烈中透着冷隽。其绘画的构成具有一种少有的纯静之美也有一种如隔凡尘般的专注与忘我。云水对西部壮丽静谧的景色、莽荒的原野以及险峻的山川有着永远的关怀与兴奋。一路一景中,他用画笔把本真的美还原于艺术,其笔下山水草木均有同等价值和存在过的意义,从而使得他的绘画留住了生命、凸显了灵魂。置身其中,任何事情都已经是浮云了。藏区虔诚深厚的宗教信仰持久地打动着云水。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寺院红墙,塔林经幡在梵音缭绕,一缕缕桑烟中随风频频跃然而出。其崇高与完美的意境,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仰望者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这种力量,就是宗教空间的感召力。这就是云水绘画作品所拥有的一种超越于“技”之外的“意”,更是心灵和肉体同时参与的崇敬之举。

长留云水摄影作品大多是他心仪的主题,包括肖像特写。其内在的精神含量已经扩展到了画面之外,都以丰富多彩的表情和眼神表达着复杂的情绪。云水的成功在于抓住短暂的一瞬、即情感的震颤瞬间,把带有强烈的个人视觉投射到他所关照的对象之中;镜头里的各色人物都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净洁与厚道。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人性”;除非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剖心相待,否则他无法体验到这种亲密之情所带来的深切感悟。黑白摄影,美魅幽深。在云水那里,“业精于勤”不仅是认识,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志向,这就与众不同了。

对云水而言,行修的意义在于爱的虔诚度,在于出发、在于远方,在于一个人的风雨兼程、在于努力守护自己超然而静谧的孤独、更在于永不懈怠的执着坚持。十余载风雨兼程,十余次骑行川藏线的云水,再也没有过不去的路。硬汉亦柔情,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懂得什么叫笑中带泪、泪中带甜……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应该像云水那样有一颗从容淡泊、超越物欲尘世的心,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在跌宕起伏、悲欣交集的人生轨迹和情感历程之后,找寻精神和灵魂的憩息之所。

(未完待续)

1 2 3 4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