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哲学对书法的指导作用(纲要草案)一一在西岭书法分院的讲习交流稿

20240611
文/王军

引言

书法是什么?书法是书写者表达思想情性的、审美意味的、逻辑自洽的、自由书写汉字的文化艺术。书法因传承中华文明而伟大,书法因雕虫小技而卑微,书法因国际传播而熠熠生辉。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哲学是思想的思想,即对思想的反思。基于哲学致力于探寻真理、提供生活指南,并在不断思考和质疑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书法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载体和工具,故我将哲学比喻为书法之父。

正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创造力,才赋予了书法的生命力。

一、书法的主要思想渊源

《易经》的“阴阳”说、老子的“道”及“知其白,守其黑”说、孔子的“仁”及“中庸”说、佛学的”禅”说,构成了书法的主要思想渊源。

二、哲学对书法的指导性

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

字法:中华先贤创造了汉字,篆隶草行楷五体各有其书写的规范性。笔法:虽千古不易,却因人而异。章法: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墨法: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三、书法“四气”与多姿人生

王羲之的雅逸气,源自他的特立独行和魏晋玄学。颜真卿的庙堂气,基于他居其位谋其政的正大气象。苏东坡的书卷气,与他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契合。吴昌硕的金石气,兼具金文之遒劲和石鼓文之斑斓。

四、书学思想对书法的指导性

孙过庭的《书谱》,是书学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米芾的风樯阵马,表现出静中有动的气势和韵律,而其八面出锋则呈现出丰富的多姿。杨慎在《升庵书品》中强调了法与意、性、神采的辩证关系。傅山的“四宁四毋”论:“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阮元的《北碑南帖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说。

五、近现代书法现象观察与思考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崇碑而抑帖。谢无量著有《孔子》《佛道学说诠解》等,其孩儿体自出机杼,浑然天成。弘一法师修行而德高,其字退尽了人间烟火气。毛泽东的《矛盾论》分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沈尹默与白蕉乃“二王”帖学一路翘楚。启功以书画文物鉴定著称。饶宗颐与季羡林合称“南饶北季”。沈鹏的《书内书外》以哲人诗家的方式探寻其中意蕴的美。

结语:舒炯与戴跃的哲学课舒炯的剑胆琴心,戴跃的纵横捭阖,无不得益于其哲学素养。

笔者观点乃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竭诚欢迎读者诸君提出批评指正意见和建议。

20240611  23:16于悟道斋


更多文章:

1 2 3 4 5 7 8 9 10
王军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