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公园十亭记
杨益民
2022/10/06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李叔同
据说中国最早的亭子起源于周朝,其历史颇为悠久。根据建造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分为路亭、凉亭、观景亭、驿亭等。上面李白和李叔同诗歌中的长亭与短亭就是驿亭,所谓五里为短,十里为长。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子是供人们歇脚、休憩的建筑。“人”与“亭”相靠,就构成了汉字“停”。
大约从隋唐时期始,亭子在皇家园林的造景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随着园林建造艺术的发展,造型多变、选材不拘、布局巧妙的各种各样的亭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园林建筑布景中,常常为整体园林设计建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北京紫竹院公园建有一院、一楼、一馆、一房、一榭、一盧、一阁、三廊、四桥、六轩、十三亭。亭子的建造最多,也颇具特色。
生活在喧嚣的大都市,住家不远有一方宁静颐和、可闲散读书的园子,那真是烧高香了。对我而言北京紫竹院公园就是这样一方自然清静的净土。
这里的春夏秋冬,竹木花草,亭阁轩榭,桥廊山馆,禅院寺塔,丘壑幽谷,溪湖河瀑,鹊噪莺啼,潜鱼游鹜,我都已熟之又熟,并于熟悉中滋生了一种独特的深深眷恋。或漫无目标的在这片美丽的院子里漫步,或静坐在园中的阅览室――友贤山馆读书,心情与思绪自由的放飞,一切仿佛都蒙上了一层闲适的调子,感到非常惬意。
但是,我时而也会感到一丝欠缺与遗憾,整个紫竹院有亭子十三座,却没有亭子与亭名及其来历的介绍与说明。就连紫竹院公园管理处编撰的《紫竹院公园志》中,关于“亭”的介绍也只有区区一页半,三个亭子三言两语的简介。
于是我寻丝觅迹,猜测联想,郢书燕说,妄事穿凿写下此《紫竹院十亭记》,并为十亭赋打油亭诗。不为其他,只为弥补我内心的欠缺与遗憾,自娱自乐而已。
一、菡萏亭
东西南北爻阴阳,遗闻妙联远流芳。
游桥临川忆奇女,倚亭濂溪醉荷香。
鱗羽潜翔戏云水,瑞兽踞蹲守四方。
彼泽之陂蒲草盛,几人悠思复感伤?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11500-768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16176-1024x1002.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24881-783x1024.jpg)
“菡萏亭”位于紫竹院中部长堤,长堤一侧是南长河,一侧是北小湖。菡萏亭临湖临河伫立于长堤之上,南长河水经由亭下穿流入北小湖。
亭子四角分别有四灵拱柱,北柱对联以竹偏生外枝,藕心不染泥来讽节誉品。南柱对联则以“月移竹影”“风送荷香”来描绘景色。
菡萏在爱情上有着多重寓意,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着纯洁无暇、两情相悦、坚定执着、忠贞不渝;而“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又象征着望而不可得的柏拉图式爱情。
先秦《国风·陈风·泽陂》正含此意: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菡萏的最初称谓不知是否源于此诗?
北柱对联源自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太守,故也号谢临川)的一件趣闻逸事(可度娘自查)。此公乃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鼻祖,谢灵运曾酒后自夸“魏晋以来,天下文学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他人共分一斗。”
至于莲之爱则莫过于箸《爱莲说》的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又名濂溪先生)。
吾诗中的“临川”“濂溪”语意双关,既为人名,亦为亭之环境位置。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则是中古神话中顺阴阳、镇邪魔、守四方的四灵瑞兽。菡萏亭旁常有喜鹊、鸽子、池鹭、野鸭等鸟类上下纷飞觅食;亭下则“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二、问月亭
(一)
群星澹澹拥玉盘,微风拂岸柳缠绵。
潜蛟欲吞波底月,游人陶醉水中天。
谪仙停杯问玄兔,东坡把酒邀婵娟。
吾道圆缺好既了,对酒当歌即飞仙。
(二)
三五玉盘又团圆,满把清光笼楼栏。
吾登月亭问婵娟,素娥何忍自飞天。
精魄为此时亏欠,神光因由随云涣。
每凭杯酒一问之,何故闪烁不肯言。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29952-1024x768.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33254-768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36258-768x1024.jpg)
“问月亭”矗立于紫竹院箫声醉月楼的顶层。箫声醉月楼位于澄鲜湖畔明月岛西侧,由临岸水榭、双层展廊、臥波曲桥、假山叠石、婷婷笠亭和“问月亭”等建筑组成。“问月亭”是公园里最佳的赏月景点。月明之夜,游人登上问月亭倚阑眺望,远岸如黛、近水澄鲜,水月交汇,是否会联想起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呢?
三、远亭
修竹隐匿藏影踪,六角攒尖日曈朦。
梦溪环翠无穷碧,残霞飞丹几缕红。
夜沐叶泄千秋月,昼撩篁拂万竿风。
独享幽静焚香坐,心远无事问天公。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61620002-768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61631676-768x1024.jpg)
梦溪园是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晚年定居之所,其間撰《夢溪筆談》。园内建有岸老堂、萧萧堂、远亭、苍峡亭等建筑,还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
紫竹院的“远亭”为六角攒尖亭,内设美人靠座,位于偏远的公园东北角一隐匿的小山丘之上。亭子周围翠竹环绕,林木葱茏。稍远处有一命名曰“梦溪”的涓流, 蜿蜒流入院中的翠湖。“远亭”起名与建造之思路应是源于沈括的“梦溪园”。
四、聆涛亭
紫玉幽篁千万竿,此亭独胜松抱环。
苍翠重叠闭曦月,波涛空来动地天。
鹊语晓喧鸣上下,箫声夜残诉缠绵。
修心闲客独静坐,蜕却尘躯入云烟。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IMG_20230328_085403-768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52878-783x1024.jpg)
“聆涛亭”位于长河北岸小山,周围松林环抱,苍翠挺拔,漫步山亭之中,风吹松林,传来阵阵松涛声,时而如波涛夜惊,风声骤至;时而象洞箫悠扬,余音缭绕。故名“聆涛亭”。
此亭为木制结构的八角亭,亭檐上翘,八根红榛大柱,支撑亭顶。山亭四周花岗石铺阶铺路,亭中亭外优雅宁静。亭周松林之间常有喜鹊和灰喜鹊纷飞觅食,一点也不惧怕游人。
五、揽翠亭
登临得纵目,逸兴览众山。飞檐笼青云,亭下秀蔚然。
旷达无世虑,心远天地宽。迎风当抒啸,揽翠欲飞仙。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69958-835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61860.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66590.jpg)
“揽翠亭”位于青莲岛顶峰,据传最初是座茅亭。早年间郭沫若来园时,命名为“望鱼亭”。后翻建时,更名为揽翠亭。此亭处于公园最高点,拾几十级台阶而上,登上“揽翠亭”俯视眺望,园中树竹之冠尽在亭下,四时之景和湖光山色尽可遐观。
六、镜游亭
如梦似幻镜中栖,一平湖水与天齐。
清风徐来漪不兴,柳苇交横耸复低。
日留静影沉碧玉,夜映银河透琉璃。
缘源追奇殊未知,水之精灵窅然谜。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82119-783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73514-2-783x1024.jpg)
紫竹院公园内有一蜿蜒曲折的园中西堤,此堤由南向北涉湖水而过,堤上建有“一得桥”与“镜游亭”两处景观。
“一得桥”或取自古诗 “一来一往一孤舟,一仗长杆一寸钩,一蓑一笠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之意。也或取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呢?
“镜游亭”为四角、重檐、三面环水的沿水亭。从镜游亭前左侧望去是西北岸边的皇家行宫福荫紫竹院,正前方则恰与问月楼亭隔湖相望。游客漫步于此,闲坐于亭中,遐观远近湖面,微风徐来水波不兴平如镜面,沿岸植被和建筑静影沉璧,这就是“镜游亭”之名的由来。
值此之美景时光,或许你也会“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扣亭栏而歌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七、听初亭
翠池东侧水岸边,竹亭半隐自怡然。
凭栏树梢悬落日,倚座荷田弥紫烟。
天降六出覆旷野,风吹琼花满眼帘。
隐约新笋初拔节,春归之声在耳畔。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93086-783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89659-783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85976-783x1024.jpg)
紫竹院筠石苑的翠池四周竹深荷静,并有溪水相连。沿池小径幽篁掩映,点缀的山石与轻巧的翠竹相得益彰。翠池东侧竹树茂密若云,“听初亭”与“绿云轩”相邻而立。或坐于亭内,或倚于轩栏,一眼望去,荷叶净植,荷花沥鲜,池水温柔,睡莲安然。湖岸芦荻微微,狼尾摇曳,远处翠鸟扎水,溪流潺潺。溪流两旁夾岸竹树环合,悄怆幽邃,称为筠峡,颇有野味雅趣。
何为“听初”?“初”大概意为新生命诞生之始,竹笋拔节破土之时,冰雪融化春归之初。故“听初”之名,意蕴深远。
八、朝晖亭
江南竹韵内,象山漱玉端。
径幽老松静,林深鸟声远。
石笋轩辕剑,野泉碧溪潭。
闲清卧朝霞,忘归醉夕烟。
竹亭槛影下,大梦正浓酣。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696567-1024x769.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700244-783x1024.jpg)
朝晖亭位于紫竹院江南竹韵景区,象山漱玉石顶端,是一个全部用竹子做成的凉亭。它俯绝壁,控溪潭,叠石为磴,寻崖而攀。倚亭望观:涉桥雅致,幽篁万竿,曲径通幽,竹溪潺潺,悬泉涓涓,飞瀑溅溅,风撼松林,莺语鹊欢。每至晴初,朝阳方出,穿叶而照,亭身金灿,良多趣味。
九、萌亭
莫愁天寒雪随风,凉阴沁骨夜难梦。
千花百草凋零后,三友四君喜当同。
常顾竹园访旧枝,但待笋箨吐新萌。
瑞雪促节声入耳,方知凌霜孰称雄。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IMG_20230328_125100-768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712317-768x1024.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716017-783x1024.jpg)
萌,草牙也。萌亭是一座雕梁画栋、亭顶榫卯结构、五角、单檐攒尖顶的砖木混合结构亭,亭子正面有抱柱楹联:“一园紫竹排云列,九畹幽兰伴月寒”。
亭旁不远处有两方巨石,石刻讲述伯夷、叔齐“兄弟让国,扣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的故事,和季羡林所作的《伯夷叔齐颂》,以及司马光的诗《题夷齐庙》:
夷齐双骨已成灰,独有清名日日新。
饿死沟中人不识,可怜今古几多人。
十、梅亭
梅亭坐问花开日,她却劝我莫嫌迟。
嫣然一笑指花枝,相逢不负岁寒时。
暗香迳亭去烦闷,傲色入眼牵情思。
秋风萧瑟醒予梦,且待岁寒咏雪诗。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719490-1024x853.jpg)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725980-783x1024.jpg)
梅亭坐落于紫竹院公园内一座小丘之上,南长河在亭南不远处缓缓流过。梅亭是一座梅花形状的竹亭。亭的内顶和亭基均有彩色的梅花图案。亭子挺拔秀丽、高雅美观。亭周种有各色梅花,每到岁寒花开,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幽香,沁人心脾。坐在亭子里观花闻香,怡然自得,舍不得离开。
后记:
1、《紫竹院公园志》关于亭子的介绍
![](https://www.78621.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mmexport1679934730197-783x1024.jpg)
2、紫竹公园主要建筑
一院(福音紫竹院);一楼(箫声醉月);
一馆(友贤山馆);一房(澄碧山房);一榭(水榭);
一盧(知弈盧);一阁(茗缘阁);
三廊(荷风廊,柳荫怡情廊,友贤廊);
四桥(一得桥,梅桥,莲桥,虹桥)
六轩(绿云轩,荷风轩,乐筠轩,八宜轩、澄碧轩,任风轩);
十三亭(镜游亭,四君亭,三友亭,揽翠亭,萌亭,菡萏亭,梅亭,朝晖亭,聆涛亭,笠亭,问月亭,听初亭,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