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学之初
一九七八年的金秋十月在父母的陪伴下我跨入了大学校门,在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我开始了大学生活。
记得报到的时见到了我们年级的辅导老师,先到的同学和76级同学热情的把我们带到了宿舍楼,宿舍楼是红砖切成的显得很陈旧,因为文革的原因好像很久没有维修过,好多窗户都坏了关不了。楼与楼之间由水泥过道连接,过道两旁泥土空地上面什么都没有种,宿舍的面前种了一排树,好像是桉树长得又高又直,也是很久没有人修剪过的。我住的寝室在2楼,两边靠墙各放了2张上下铺,中间是一条供我们学习写字的长桌子。我们寝室一共住了7个女生,空了一个上铺放箱子。我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下铺,窗户是坏的,直到毕业都没有人维修,幸好年轻不怕冻。红砖宿舍楼加上十月秋风瑟瑟的景象让我这个第一次离家上学的学生感到莫名的惆怅。学校陈旧的设施条件真实的反映出我们所处的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
那种萧条的景象和想家的情绪很快就被正式上课以后的喧嚣所取代。七七级七八级几乎同时入学(相差半年),76级还没有毕业,所以所有宿舍楼全部住满了学生,后来才听说男生宿舍不够住把厕所都改造成了宿舍。每天进进出出上上下下的学生使整个宿舍楼热闹非凡充满了朝气。
(二)艰苦的读书历程
象我这样一个刚刚从中学直接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一开始有点迷茫,找不到方向,因为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在中学的时候老师把知识搬开揉碎喂到我们的嘴里,而在大学里基本靠自学,我用了比较长一段时间来适应这样的转变。 我比其他同学更感到吃力的是我在高中时得了神经衰弱和严重的鼻炎。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吃安定,鼻子也是不能出气要滴鼻炎净才能出气,所以晚上睡眠不足白天上课就做白日梦,下课看书精力也不能集中看不进去,周末回家后就去我家后面的文殊院茶铺里看书,还是看不进去,有些课程直到期末考试之前书还有一大部分没有读完,我记得物理化学比较难到了期末复习的时候有一大半都还是新的没有读过,因为每学期末考试之前有一个星期没有课程是专门的复习时间,说也奇怪就在这个星期我的注意力居然完全恢复,把所有功课全部复习了一篇,考试结果全部及格。直到大学2年级的时候我在青年报上面看到了一篇关于治疗神经衰弱的文章,上面介绍说运动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我就开始每天早起跑步锻炼,每天早上6点钟学校的钟声一响我就起床去操场跑800米,坚持锻炼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终于收到了效果,睡眠改善了而且鼻炎也好了,只是大学学习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这是我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感觉两年的时间被浪费了,学习成绩也只是马马虎虎,自己很不满意。接下来两年时间主要是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实习。高分子方面的课程我就学得比较轻松了,青年报上面学到的重复记忆方法也帮了我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