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的骑行风景画每一幅都比较长。表现的场面更是宏大,非常有冲击性。就如另外一位成都画家辜学耕所说:“读他的画,犹如聆听一首首的交响乐、奏鸣曲;读其细部,犹如读一首首感人的诗。”
我听说他这些画都是骑行时的写生。首先好奇在路途上怎么画这样的大画。这些画每一幅的对象都繁复无比,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而且他这些画很多都是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画的。想想高原上的阳光,风,水分,气压,含氧度,骑行的劳累等等,这些因素加到一起,他这样在野外长时间画画就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了。
高原上路途中也不可能铺开来画水墨画。看他这些画的线条笔触也不似毛笔。有些钢笔画的味道,但也不是钢笔。我问了一下,云水这些画都是用自来水毛笔在宣纸上画的。在野外一部分、一部分、一小张、一小张地画。旅途结束以后再裱合到一起。
不说前面提到的路途上种种不易,就这样画本身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画大画和小画的不同之处不只是大小的问题。画内容对象繁多的大画不仅构图布局难以经营,更不容易的是控制整体的节奏和韵律。长时间在一次只能看到很小的一块局部的情况下,聚焦于无数的形体和线条的同时控制整个画面的节奏和韵律,这就像同时下几盘盲棋一样。虽然我还没有见过云水本人,从他这些写生画就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画这些画,需要非常强大的毅力和控制力,甚至是体力。以前有朋友骑行进藏,我就非常很佩服,纳不仅仅是体力和健康状态的问题。现在云水用他的画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的潜力真的没有疆界。所以我欣赏云水的画,更佩服他这个人。
下面是几张云水写生画的局部。看看在高原野外画这样的画需要什么样的耐心和耐力,并同时兼顾整体的疏密节奏。
云水的骑行和画也提示教书育人应该考虑的一些知识以外的素质。不管是哪个学科,都应该给学生一些类似的场景和挑战来锻炼他们对整体掌控的能力和潜心坚持的毅力。搞创作和研究的人大多知道,大脑的智慧和“体力”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很多时候,创新和解决问题,不论是作画、谱曲、还是研究一个数学命题或实验项目,常常需要长时间的思考、评判、和探索各种不同的方法、形式和语言,在很长很曲折的路上来回寻觅。很多人的失败就是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思维负荷,半途而废。
下面是一张云水在路途上寄给女儿的明信片。上面有他的画和一些关于骑行的感想。提到的的第一个感触就是寂寞。这大概也是教育应该给学生的一课:要耐得住寂寞。现在大师大腕大神满天飞,误人子弟。
(未完待续)
百年新发现|巴蜀是中国美术创作的高地与集聚地
林峤「章草」全国草书三十家学术邀请展作品
成都画家曹辉
廖新松:皮筋列传 (3)
廖新松:皮筋列传 (2)
廖新松:皮筋列传 (1)
书法赋
因无光而永光 — 癸卯春兴四首
成都画家何多苓(2)
舒炯印象·舒炯书法
书法“行者”舒炯:从融碑入帖到师古创新
【四川艺术人物志】舒炯
书里书外 胸中丘壑
大数定律和绘画(二)
成都画家何多苓(1)
埃贡·席勒 Egon Schiele – 365幅作品
成都画家米金铭 (4)
王守德 – 重游猛追湾 往事涌心间
成都画家何志勇 (3) – 风景写生
成都画家何志勇 (2) – 风景写生
李道德油画作品选 (2)
李道德油画作品选 (1)
米金铭:沉迷新欢的一支老笔
四川古桥 – 观王培秋老师水彩画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2)19X5年 - 01/16/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1)二十世纪 - 01/13/25
- 从远古到星际:人类文明亿万年之旅(10)18至19世纪 - 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