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时候,我和力学班王晓刚没什么交流,但是有一件事印象深刻。
当时,力学、数学、物理、马列四个师资班都属于基础部,称为“6系“。
进校不久,6系要出一期墙报,我记得当时的编辑有我、有我们班杨大爷(杨本立)、有马列班向荣。记得征稿之前开会,乐山口音的向荣说:“耶定要办得拿脸!”
后来收到的稿子里面有一篇王晓刚的诗作《参加数学竞赛有感》,我认为写的很好。他的本意是想说自己的参赛结果不好,不理想,实在是滥竽充数。他以南郭先生做比喻,以嘲笑南郭先生的方式来自嘲。我记得他的最后两句是:
“如果他也像我们这样勤学苦练,
说不定早就学会了吹竽弹弦。“
顺便说一下,当年78级进校之后,学校举办了一次全校78级的数学竞赛。参赛第一名是我们班的许仁忠,第二名是力学班的章光祖。没有第三名,因为除此二位之外,其余的参赛选手都不及格。
墙报登出以后,这首诗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同学认为他是自鸣得意,看不起别人,把别人说成是南郭先生。于是在我们的墙报周围贴出了不少的大字报、小字报,墙报上也有一些批语,指责他、嘲笑他,甚至谩骂。弄得他当时有点紧张。
于是杨大爷约我去安慰他。记得是在系学生会的那间办公室。杨大爷对他说:“莫来头,不怕得。我当年在盐亭县,那么多人反对我,攻击我,过一阵也就过了。”杨大爷递给他一支烟,我看见他接过烟的手微微有些发抖。
我也对他说:“我认为你那首诗很好,有郭老的风范。是他们没有读懂。” 我确实是这样看的,所以才会在四十多年后还记得最后两句。现在回头去看,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反响,确实是因为理工科学生缺乏文学素养造成的误解。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在聚会的时候给杨大爷提起此事,杨大爷说他不大记得这件事了。不知道王晓刚还记不记得?
后记:王晓刚同学本人的回忆《深感委屈又哭笑不得的如烟往事》。
- 四川方言吟诵《诗经》三首之三 - 01/08/25
- 美国FDA怎样执行监管? - 12/23/24
- 其他老师 - 12/07/24
On 01/18/22 @ 09:17
黄奕记性太好了!我也记得此事,但记不得诗的具体内容了,读了这篇回忆,我才想起来,的确如此。好像在壁报前还发生过辩论。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在校生的差别也的确很大,而绝大多数同学都非常努力,有人对“滥竽充数”的典故十分敏感,也情有可原。
首向王晓刚发难的是还没离校的工农兵学员。当年的“工农兵”学员是世界教育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葩,恢复高考后这些奇葩特别敏感,所以他们以为诗末两句在嘲讽他们。前几年搞乱教改的主流怕也是那些上了位的“小学本科生”们。
王晓刚把我们班的校花拿下了,让我们班的几个适龄同学郁闷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