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收到我们力学师资班同学冯勤的微信,问起我刚上大学时的一段文字往事。并了解到是数学师资班黄奕同学关于我的一段回忆,发表在他们拐八陆二幺同学网上。非常感激老同学们还记得我,也许是这段往事真有点趣。冯勤转告说黄奕希望我写个回忆,附上当时的文字,发到他们网上,“也算是一段校园佳话”,我恭敬从命。
那是78年刚上大学时,学校举办数学竞赛。我本来数学基础不好,但为表现积极,只得滥竽充数,自然名落孙山。其后系上办墙报征稿,我就以《参加数学竞赛有感》写了两首自嘲励志的打油诗,并得到编辑们首肯登了出去。打油诗如下,落名是“晓”。
参加数学竞赛有感 成语新释二则
一、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固然不太雅观,
但主要是南郭先生笨得可怜。
满目乐师不鞠首请教,
不懂却偏要硬绷门面。
如果他也像我们勤奋好学,
一定是早学会了吹竽弹弦。
二、名落孙山
榜上无名并不足叹,
名列前茅也不可自满。
古往今来常有孙山成大业,
他一定也像我们落后而加步前赶。
勤奋不懈能扫除暂时的落后,
自卑苟安会带来不尽的遗憾……
谁知,墙报登出后引起轩然大波!批评、辱骂甚至人身攻击的批语、小报、打油诗、漫画蜂拥而至铺天盖地。不过,其主要原因不是黄奕同学分析的理工科学生文学素质低造成的误解,而是当时76级工农兵学员尚未离校,我无意中在敏感时期触动了敏感神经,被认为是讽刺他们滥竽充数。当时我委屈难当又激愤难平,好在几位老大哥和其他同学给我安抚和扎起。我还写了反击的打油诗要贴出去,却被校方要求不准火上浇油。现在看来,这是我自己不省势,自取其辱。如果逞一时之快贴出去,很可能导致工农兵学员与恢复高考后学生的进一步对立,自己也可能不必要地卷入历史形成的漩涡中。
我当时未能贴出去的打油诗如下,供大家一笑:
“晓”回答
大祸从天降,檄文凛凛震寰宇,
天火起纷纷,烈焰荡荡九千里。
颇有点吃不了兜着走再加点汤水之势,
老金蟾借来芭蕉扇也没了效力。
文君大姐种不尽那私奔的情欲,
崔莺莺终就与那贼东西合苞并蒂。
倒可怜小葫芦女平白受冤,
十五贯子儿真不知哪里来的?
自作多情是无聊的俗语,
抓屎糊脸岂不更没有道理?
呜呼,人道是猴子屁股摸不得,
可怎知你不摸他也诬你摸他哩。
误会可以解释,言辞可以商榷,
何苦这模样恼羞成怒扔了脸皮?
想当年牛先生充雅士费了多少精力,
真难算淫语秽画、泼妇骂街毁于旦夕。
我到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若有无意冒犯也甘愿请教挨批。
黔驴之技、班门弄斧罪之过矣,
小牛犊初生不畏斧钺但愿鞭及。
唐吉可德的伟迹之所以源远流长,
是因为那风车终不懂得言语。
如今他百无聊赖只得吱呀学语,
当然,史诗上仍铭记着唐氏所曰:奶奶的!
- 深感委屈又哭笑不得的如烟往事 - 02/10/22
这次事件可以说是给我们这些虽说是文革中长大,但实际并没有参与过的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晓刚同学这么好的文笔,如果不来这里投稿,真的是可惜了
章光祖:
噢,没想到晓刚同学能那么完整地把当年的文字表达出来,看来回应是非常认真的。回忆当年的许多往事,应该都有点青春浪漫的色彩,有点开怀温情的色调。不过,是不是也有点年岁已逝的神伤?
后来听说我们那时候的辅导员还为此事受到校党委副书记王朴庵的批评,说她袒护支持王晓刚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