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军
这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孙晓云题写的榜书“中国书法大会”。
我当时第一眼看到就有点儿傻眼了!孙晓云作为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书法有法》著者、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有力践行者,会忘记了榜书的章法?
仅仅从电视上直播“中国书法大会”揭幕式的画面上,我们不难看到揭幕标牌“中国书法大会”榜书在整体章法上出现了两个常识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单字之间几乎没有间距
直观感受:局促紧张、黑压压的一片。
理性思考:从哲学的视角来观照,老子有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中华书局版《老子》第二十八章,第108页)从美学的视角来观照,没有留白的辅助底色何以衬托出作为主色调的墨色?从文学的视角来观照,反衬的手法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尤其是戏剧中滑稽的喜剧角色总是会反衬出悲剧角色的崇高性。从书法艺术本体的视角来观照,清代邓石如亦有:“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之说。
第二个问题:落款
在落款上,既没有孙晓云的署名,也没有孙晓云的钤印。
倒是“会”字的右下角,钤上了刻有“中国书法大会”字样的印章。余以为,这是不妥的。
即便是认为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刻一枚适度大一些尺寸的“中国书法大会”印章,作为Logo,置于扉页(“中”字左侧适当位置)或封底(孙晓云落款的右侧适当位置)。
那么,孙晓云题写的“中国书法大会”榜书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呢?笔者带着一种好奇心从网络上查到的是下面的模样:
这是在此档“中国书法大会”节目开机仪式上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是我心目中想象的形象。
于是,问题的答案出来了,问题出在制作揭幕标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无意地将“中国书法大会”榜书的六个字重新组合了一遍,画蛇添足地将“中国书法大会”印章放在了“会”字的右下角,而将孙晓云的落款给去掉了。
“万相一殊,裁成一相。”
从中国书法大会揭幕标牌的制作环节将孙晓云题写的“中国书法大会”榜书原貌给“美术”得面目全非这件小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美育的启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附:榜书样式】
20230810 11:33于悟道斋
“点画入纸金石响,正是心平气和时。”——癸卯弄潮天府草书提名展读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齐白石给人的启示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梁时民中国画读后
蓝志泉做客“翰墨天府”成都书法大讲堂,演讲《渴骥奔泉 春云舒卷——书法空间关系的分享》
王书峰博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个当代典型范式——听王书峰成都文理学院书法演讲后的几点感悟(草稿)
收藏赋:看惯那黄山松,峨眉雪,赤城霞;练得那欧冶技,羲之字,摩诘画;熟读那屈子骚,相如赋,东坡文。
当代大学生印象:“有梦想,有规划,有思考,有实践”——观四川美术学院第六届学生书画展有所感
“自古蜀中多仙山,从来不缺道骨人”——“梦笔每画蜀山青”画展读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唐树良在翰墨天府大讲堂谈《临帖与创作》后的感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听陈荣仲先生在四川省交通厅所作书法专题讲座后的启示
《王义军演讲辞(要点散记)》——2023年11月18日下午于四川省诗书画院“回声”——王义军书法作品展开幕式后
陈子庄的意义——“仰之弥高”纪念陈子庄诞辰110周年书画名家邀请展观后
- 甲子已然过 忽如春风来 - 01/29/25
- “巴山蜀水承一脉 翰墨丹青写双城”——观春熙路遇见解放碑书画展小记 - 01/23/25
- 从一次展览看四川福宝美术馆的专业化全产业链式书画展览文化服务 - 0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