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6)

母亲读的高小叫北兴完小,离当时母亲住的地方不远。高小有个姓郭的女老师,特别喜欢我母亲,因为母亲不仅功课好,手工尤其好。手工课上做衣服、画图样、织毛衣这些我母亲学都学的很快,估计是受姥爷的影响。母亲说,民国的小学也有政教,上课前都要背诵总理遗训。母亲到现在还能记住好几句。

上高小期间,母亲还去市政府广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迎接蒋介石到沈阳的活动。母亲记得是1947年春天的事,蒋介石穿个黑斗篷,挺精神的,宋美龄穿的是黑纱连衣裙。为了迎接蒋介石,学校特意每个学生发了一身美国援助的米色幼童军制服。那时,沈阳大概有一半人都见过蒋介石,没人当回事,更没想到文革时竟然变成了罪。母亲的一个同事,平时好吹牛,就因为文革时说自己见过蒋介石,被“革命群众”给一顿揍,质问他: 什么人才能见到蒋介石?你一定有历史问题。弄得他急忙解释说,不是我一个人见过,沈阳很多人都见过啊。可他越解释,“革命群众”打的越厉害,认为他不老实。

四八年沈阳解放前,母亲高小毕业,考上了沈阳第一女子中学。母亲本以为自己考不上的,毕竟自己满打满算也没读四年小学,可发榜那天,母亲竟然中榜了,虽然名字很靠后。不过全家只有我二舅妈很高兴,别人都觉得女孩子读完高下就够了,不需要再读中学了。那时初小毕业就很好找工作了,高小对女性来说也算是中等教育水平了。

母亲上中学后也没上什么课,沈阳即将解放前,沈阳已经被共产党渗透的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了。那时学校里也是成天罢课游行,国民党已经军心涣散、毫无斗志。母亲说,那时沈阳到处都是地下党,卖烤地瓜的,修鞋的,理发的,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的,包括学校教书的先生都有共产党。沈阳解放后,母亲发现很多他在街上见过的人都是共产党。沙溢演过一个电视剧《渗透》,就是以沈阳解放前为背景的,剧中显示的共产党活动和母亲描述的差不多。

沈阳市和平解放的,母亲说,只有207师稍微抵抗了一下,放了几枪就跑了。

那时虽然穷,一大家人只有两间房,住的很憋屈,可因为家庭和睦,也总是有很多穷欢乐。最高兴的就是过年包饺子,姥爷和二舅妈负责擀皮,还比赛谁擀的快。母亲说,每次都是二舅妈比姥爷擀的快。三十晚上的饺子姥姥自己包,不让其他人上手,尤其不让我大舅上手。我大舅包的饺子馅太大,总会弄得馅不够。

大舅妈脾气倔,没什么心眼,也不自私,但因为每天要伺候一大家子人,累的总发脾气。我大舅也脾气暴,所以俩人就难免会拌嘴。好在姥爷姥姥很明事理,儿子和儿媳妇拌嘴,老两口都是站在儿媳妇一边。大舅妈也对母亲很好,喜欢我母亲很小就懂事,还帮她带我大表姐,有点什么好吃的就总忘不了我母亲。

沈阳解放后,母亲的中学里来了不少抗战烈士的子女,其中就有李兆麟的女儿。那时他女儿已经很大了,对读书也没什么兴趣,但大家对抗联烈士子女依然十分尊敬。

1948年11月沈阳和平解放,12月下雪的一天晚上,突然有两个带着狗皮帽子,挎着枪的人来敲母亲的大院门,说是找郭玉琴的。郭玉芹都睡下了,就急忙披着衣服来开门。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