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精神头就大,十几岁就经常跟大人熬夜,年三十从来都能坚持一夜不睡。现在我想起,这大概遗传于奶奶和我的母亲,她们都是精神气十足的人。奶奶爱看电影和戏剧,家里有电影票和剧票都让奶奶带我去看。记得有一次和奶奶在太原街新闻电影院看通宵电影,我看到下半夜睡着,而奶奶竟然看了一夜。而母亲现在九十多岁了,每天只睡四个多小时的觉,白天也不困。人的精气神确实是天生的。
真正善良的人是没有太多差别心的。奶奶的善良不单是对自己的孙子,对街坊邻居,父母的同志和一到夏天就出现的讨饭乞丐,奶奶都真心善待他们。那时候夏天经常有关里来的乞丐,很多来自山东。他们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带着浓重的胶东口音,我基本听不懂,可奶奶能听懂,从不嫌弃他们。每次遇到要饭的,奶奶都把他们让进屋,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的带孩子的讨饭妇女,奶奶更是热情款待。给他们倒上碗白开水,递上个窝头或地瓜什么的吃食后,奶奶就和她们拉家常。我想,奶奶看见他们大概就想到自己当年讨饭的日子了吧。而我身上那种永不褪色的平民意识,大概就是在奶奶这种待人接物的熏陶下形成的。
无论家里困难与否,只要父亲或母亲的同志到家里来,奶奶都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待客。前几年陪母亲去看母亲的老同志赵姨,八十多岁的赵姨还清楚记得奶奶当年对她们如何热情,跟我一个劲夸我奶奶如何如何好。
我们三个孙子更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啥好吃的都紧着我们吃,母亲看见就不乐意,说他们小孩子吃好的在后面呢,能吃饱就行,不能太惯着他们,惯出来的孩子没出息,可奶奶当时不吱声,过后照旧。就像父亲晚年一看见自己的孙子就高兴一样,奶奶也是,一看到我们就满脸都是笑,即使在癌症折磨她的日子也是一样。因为我是老大,所以我最有福,奶奶知道我爱吃面条,每当我过生日的时候,奶奶都会和母亲说,老大爱吃面条,过生*****带他去园路餐厅吃面吧。于是我小时候对生日最深的印象就是园路餐厅那碗鸡汤肉丝面。虽然母亲带我去,但母亲从来不吃,只看着我吃。两个弟弟过生日就没我这待遇,他们都是在家里吃碗鸡蛋挂面过生日。
我小时候喜欢看书,读起书来就废寝忘食,谁喊我都听不见。奶奶就总和母亲叨咕,不能让孩子这么看书啊,看傻了咋办。可奶奶却从不抢我书本,而是给我弄吃的,让我补精气神。那时我家的粮油菜钱都在奶奶手里,买菜买粮都是奶奶带我去。我有时就磨奶奶,让她偷着给我几毛钱买书。管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是从不答应,说我和你爸这点工资能让你们吃饱就不错了,买不起书。想看书可以去借。奶奶心软,总是会挤出点钱让我去买书。好在那时的书都很便宜,我小时候的小人书和其它书都是从奶奶的菜钱里省出来的。
我的其它文章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6)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5)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4)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3)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2)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11)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8)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7)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6)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5)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4)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3)
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因素 (2)
插队时的爱情
饺子人生 (三)
饺子人生 (二)
饺子人生 (一)
三言两语聊聊最近看的几部电影(5)
三言两语聊聊最近看的几部电影(2)
三言两语聊聊最近看的几部电影(1)
观剧偶感(十三)《我们的日子》
我熟悉又亲切的《人世间》(5)
我熟悉又亲切的《人世间》(4)
我熟悉又亲切的《人世间》(3)
- 全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引发的种族矛盾 (1) - 02/01/25
- 散步偶遇 - 01/30/25
- 退休后的各种活法 - 0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