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军
2023年9月11日下午2:00~5:00,姚叶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应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邀请在福宝美术馆作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绘事讲座《关于山水画的画法及题款》。陈荣仲(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主持讲座,对姚叶红先生的绘画成就和风格作了简略介绍,对姚先生的家国情怀和辛苦付出表示高度赞扬和衷心感谢!姚叶红先生将现场写的一幅题为《蜀国多仙山》山水画赠送给四川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收藏,并表示乐于听从老研会的召唤,乐意为老年书画爱好者们服务。
我凝神于姚叶红先生的开讲词、边写画边讲解的解说词和品评作品时的只言片语,当他现场作的《蜀国多仙山》完整呈现在人们眼前时,灵光一闪,我脑子里流出来了六个字“写出心中丘壑”。
那么,姚叶红先生的胸中丘壑是什么样子的呢?先来欣赏一下他在开场白中展示的一些作品:
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黄宾虹,在他作的题为《青城山道遇雨》的诗中写道:“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寄情于四川山水的浑厚与华滋,在姚叶红那里却可以发现蜀山的仙气。北方的山,风吹云散,逶迤的山势,轮廓分明。蜀中的山,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云雾缭绕,隽秀而润泽。由此而得知,画肇始于自然,亦如仓颉造字那般。于是,敏锐地观察自然物象,便成为绘事者的首要必修课。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美学观点,语出《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主张艺术应来源于生活,并通过融入主观的感受和理解,使之高于生活。姚叶红先生至少三次强调:胸有成竹方入笔,预设构图和位置于胸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看到的景,临摹的景,是死的,要自己动脑筋将死的景造化成活的景,使之成为有生命力的景。欲做到“意在笔先”,体验与感悟便成为绘事者的又一门重要的功夫课。
一切事物皆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绘事亦然。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中,离不开勾勒、皴、擦、点、染法。这些基本技法,在姚叶红先生写画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姚叶红先生写画的第一步,是洒水。用笔将水洒在生宣纸上,其作用在于——当墨遇到这些水点后,会产生苍茫旷野与斑驳陆离之感,一种有生命力的墨象自然天成。用水之难,胜于用墨与用笔。仔细观察,他用的是点洒,而非喷洒,其妙处只有各自悟之。
姚叶红先生写画的第二步,是勾勒、皴、擦、点、染。点如高空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这些便是书法用笔的核心。描出来的画,是轻飘飘的;写出来的画,厚重如山。书法用笔,是绘事者必须要下的基本功之一。
在画面的近景组团中,其写梯步时,用到了“破”,杜绝整齐划一;其写山峰上的三棵乔木时,顾盼生姿,杜绝雷同;其写树木时,勾勒与点法各有不同;其写石壁时,皴法与擦法的手法各异;其写青城山上的亭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
姚叶红先生在写第二组团和第三组团的过程中,依然从散点洒水入手。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油画讲究焦点透视的区别在于——讲究散点透视。在一个组团或区块中,“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其书画渊源于邓石如的“计白守黑”,其哲学渊源于《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其思想根源于《易经》中的“阴阳说”。在近景、中景、远景中,需要彻悟“平远、深远与高远”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近景中的中锋运笔,力透纸背;其远景中的侧锋运笔,姿态狂肆;其中景中的用笔,举重若轻,仿佛中庸之道,恰到好处。用笔之道莫如此。此乃丰富的画面层次感来源之一。
用墨难于用笔。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用墨过程中的浓与淡、枯与润、疏与密、粗与细、轻与重、多与少等等多种多样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相生相克,相互辉映成趣。此乃丰富的画面层次感来源之二。
设色忌杂而多。此幅画中,除墨色外,仅仅用了锗色、山绿色。在其调色过程中,使用了墨与水。
音乐性与节奏感。其起承转合的节奏感,与音乐的优美旋律暗合,亦与万物的沧海桑田、人生的跌宕起伏相类。
时代背景与时代精神。清明上河图,有它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今天有今天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我们写出的山水画,也要反映出当今的时代主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现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大胆下笔,小心收拾。大胆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小心则体现了态度的严谨。
姚叶红先生还讲到了题款钤印问题。要旨在于——不致使画的气脉中断。写意画,可用行书题款,工笔画宜用瘦金体题款。题款字的大小,宜以不欺画面为好。
要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体验人事;观其象,悟其道,移其情性,表其趣味。玄妙之机渗乎其中矣。
【花絮】
作者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知识产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30912 18:36草于悟道斋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藏珍品展略记 (2)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藏珍品展略记(1)
四川省第十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读后感
实录 | 第六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印象(续)
实录 | 第六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印象
臧跃军画风猜想:“古拙、简朴、虚空、雄强”——读“心灵佛光”臧跃军作品展
写出胸中丘壑——读姚叶红作《蜀国多仙山》有感
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作品实录(5)
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作品实录(4)
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作品实录(3)
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作品实录(2)
四川省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作品实录(1)
- 甲子已然过 忽如春风来 - 01/29/25
- “巴山蜀水承一脉 翰墨丹青写双城”——观春熙路遇见解放碑书画展小记 - 01/23/25
- 从一次展览看四川福宝美术馆的专业化全产业链式书画展览文化服务 - 0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