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仁忠: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我生活中的繁琐小事(291)

(续)第十七篇 赤橙黄绿青蓝紫——我生活中的繁琐小事

回忆自己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这个话题在某个意义上来讲还是比较大的,人生几何会经历不少的事交往不少的人,在同人与事的交往中,不管客观上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但最终总是自己的思想在起作用,这在某个意义上来讲也应该算是自己人性的一种展示吧,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沉重的。其实这个比较大也比较沉重的话题,本来也是可以独立成章作为我的回忆录的一个篇章的,我把它放在这个篇章中,是因为我的回忆录撰写已接近尾声,想要写该要写的内容已经不多,这个篇章我把它命名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我生活中的繁琐小事》,也有在接近尾声的回忆录的撰写中,把各种零零碎碎觉得还可以记叙一下的过往人生中的往事,都放在这个篇章中来记叙来回忆来撰写的目的和意思。

先从主要是童年时期的1958年之前记叙起吧,我用明媚和愉悦这两个词来形容和刻画它,仅管没有《童年》那首名曲中的诗情画意,但客观的说,在城中心皇城坝旁度过的这十年中,我确实是过得阳光明媚心情愉悦的。从自我个体的角度来讲,当年人还小真的是童年,天真无邪童心纯洁,接触到的都认为是美好的。从大的范围来讲,那个阶段的社会氛围总的说来还不是很糟糕,特别是50年代的头几年,被苏联老大哥斯大林忽悠到朝鲜半岛去与联合国军的战斗,成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举国一致的战斗决心使得社会氛围特别的好。尽管后来有三反五反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造,但都是对事不对人,以思想教育和改造为主,基本没有涉及到对人的打击。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重要文章,定调了当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包括1957年里反右斗争。

童年过得愉悦还有一些环境因素。当年我的家庭用现在的话来讲也许勉强可以算做一个中产阶级,父亲因为对丝绸和棉布业务的熟悉,无论是早期的为老板做事,还是公私合营后成为棉布店的公方经理,收入是稳定偏好的,能干的母亲在参加工作前就自产自销拖帕弥补家用,参加工作后他们就成了50年代不多的双职工家庭。再有就是那个罗家,除了被称作资本家其实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罗家长者的善良敦厚外,罗家三位小哥哥小姐姐始终是我童年生涯中欢乐的主曲调,与他们在一起有一种幸福和愉悦的美好感觉,特别是通过他们让我认识到了大学。

还有就是当年在九眼桥头看到的纤夫拖船逆水上行,以及钓者在桥头甩白杆钓鱼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让开始进入少年的我有了一种社会认识其实是一种社会震动,那应该是一种劳动的伟大吧。这种伟大激励着我让我得以在思想上和这种劳动同步,年龄和不谙世事使我只看到了劳动的伟大,而不可能知晓纤夫和钓者劳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与生存,这是他们为了在社会上能够立足而不得不为之的工作。当然在这种心境之下,一切都是美好的,美好能够带来的当然是阳光明媚和心情愉悦了。

尽管1957年的反右斗争使我接触到了些许阴暗,但年龄尚幼也体会不到那场敲断中国知识分子脊梁的运动的严酷,特别是父亲也在反右运动中受到了批判的磨难,但因为他毕竟出身工人最终没有被划成右派分子,这使得我的家庭虽有些风波但也没有掀起大浪。加之在这个时候我开始逐步走入我所喜爱的大学,在大学中能看到的一切似乎更多的是惊讶与惊喜,这种惊讶与惊喜也能驱散那些阴暗,至少使这些许的阴暗不至于影响到明媚与愉悦的心情。

接下来从1958年到1963年的这五六年间,应该算是我的少年时期吧,伴随着国家大环境的急剧变动,我在这几年中也经历了亢奋焦灼担忧甚至忧郁但总体还是积极向上的心路历程,虽有一些压抑但总体还是不错的。50年代的最后两年特别是1958年,全国人民都处于一种亢奋之中,我自然也不会例外,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宣传,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中比较具体实际的一个目标是在十五年内超英赶美,这确实很激奋人心。超英赶美一个典型的街头活报剧是《英雄赶派克》,主要是表现我们的金龙钢笔超过了美国的派克钢笔,这个活报剧我是由城中心的皇城埧起一直看到了郊区的四川大学,因为1958年的上半年我还住在城中心的光华街,在陕西街小学读书,到了下半年就搬到了郊区的四川大学教工十四宿舍,到望江路小学也就是川大附小读书了。

与社会主义总路线宣传紧密相连的是大跃进,而少年的我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大炼钢铁,为了完成1958年钢产量达到1080万的目标,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小高炉炼钢,这是一个壮观。同时还有的就是关于人民公社的宣传,一句“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让少年的我对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的大食堂十分崇拜欣赏,而对于亩产几十万斤的水稻卫星更是深信不疑。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鼓舞激励着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我都处于一种极度的兴奋其实是亢奋之中。毛泽东那句“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使我们对所有的一切都深信不疑,都亢奋的盼望着未来的好日子。

但情况发展变化的很快,还没有等到迈入60年代,从1959年起开始的物资供应特别是主副食品供应的短缺很快让人处于一种焦灼和担忧之中,因为这是很现实的,人的肚皮吃没有吃饱它是不骗人的。60年代的前几年都是在一种饥肠辘辘状态中渡过的,飢饿的感觉始终与你形影不离,其实当年主食还是吃的不少的,中学生一个月的粮食定量是32斤,一天吃一斤的大米饭在今天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虽然有些担心和焦灼,但我积极向上的心境还是不错的,一是经常性的涉河过锦江穿过望江公园和四川大学到成都二十九中上课,使我儿时就有的那种对路径的探索精神有了更大的满足,当然我那能干的母亲时不时能搞到成都罐头厂的清真猪肉罐头也使日常饥肠辘辘的全家人能一饱口福。

如果说在那几年的环境中我的心境还能积极向上,主要还是我在成都二十九中读书的学业状况。从进入成都二十九中读初中起,我的学业便十分优秀,这表现在功课的方方面面,不仅有我所喜爱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就是历史地理特别是语文我也表现出学习上的优秀。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成绩的优秀自然要得到各方面的赞扬,自己内心深处肯定是沾沾自喜的。因为功课的优秀使我有比较大的精力和比较多的时间投入学生社会工作,在得到锻炼的同时自然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在那几年每年6月1日我都会从团队专职干部彭老师处得到一张儿童节音乐会票,这是四川音乐学院每年都要为成都的少年儿童举办的节日音乐会。

从1963年秋天到1969年初,我都是在成都七中待过的,长达七个年头的跨度是因为有三年的时间在那里读高中,另外有两年多是1966年高考取消大学梦破灭后在那里渡过了文化大革命也就是十年浩刼的头两年,这七年是我人生中极为重要和宝贵的青年时光。在青年这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这几年中,我经历了人生历程中自信自豪乃至骄傲但同时又有忧郁怀疑乃至沮丧的极端状态,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我还是认为这个历史阶段是我人生旅途中极为辉煌时段,是我在方方面面的客观表现超越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该有和可能有的情况和状态的时期。

说起自信自豪和骄傲,首先得从我进入成都七中读高中说起,那就是学业上的突飞猛进。成都七中一直是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名的省级重点中学,当年并不完全以高考成绩为标准评价中学优秀程度,这让成都七中成为能让各方面人才都能在学校中得到发展的典范。除了在学生社会工作上我先后担任了班级团支部书记与学校团委委员外,能够引为自豪骄傲的是我的各科学业,进入成都七中后我沿袭了在成都二十九中读初中的学业优势,一方面在我酷爱的数理化特别是数学上发展极好,成为了各科专任老师青睐和重视的尖子生,同时在语文这个学科上主要是阅读和写作上发展也不错。我从5年前开始撰写的这部回忆录现在已成文九十多万字,从某个意义上来讲,它真的是得益于我在成都七中读高中时所接受到的文字教育和锻炼,是成都七中母校给了我写出这么长这么多文字的基础和能力。

(未完待续)


我的更多文章:

1 2 3 4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Total Page Visits: 360 - Today Page Visits: 15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